本科生招生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2023年本科生招生简章

作者:

时间:2023-04-28

浏览量:


学院以学校新工科"龙头学院"和产教融合"示范学院"为定位,全新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金字塔型学科体系,形成了分层、交叉、融合、递进的智能人才培养布局。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办学理念,致力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人才培养,力争在十年内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重大产业贡献度,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学院。

学校聘请了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刘宏教授为学院首任院长。聘请了清华、哈工大等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形成90余名校名师企业导师共同构成的师资队伍。

学院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特色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和人工智能是当前智能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通过开办“AI英才计划”创新实验班着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构建了多级竞赛体系学院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腾讯、京东、今日头条、字节跳动等著名企业。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软件工程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

学费:5600元


培养目标

  在总目标维度上,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以产业一线所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知识维度上,具备自然科学及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基本知识、软件工程及应用等知识;在技术维度上,具较强软件开发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竞争精神,以及团队协作与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在服务领域中,能应用软件、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针对软件与信息服务相关领域中复杂的软件工程问题,完成包含策划、分析、设计、实现、部署、验证、确认、应用、维护与技术支持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中若干项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生毕业五年时间维度上,拟达成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独立开展软件工程领域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专业骨干。


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人工智能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Python程序设计与数据处理、Web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设计模式、UML和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高级Java开发技术、Java EE架构与程序设计、机器学习基础 、智能系统开发技术、综合课程设计、软件工程与计算、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

本专业2021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从2006年招收首届本科生,专业已有12届毕业学生,发展历程如图所示。其中,2014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学校优势专业,2016年被评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7年“学中做、做中研: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经过16年发展,重理工软件工程专业在三个方面形成自身育才特色:⑴坚持“时间增空间、实践增能力”理念,协助管理学生课外时间,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螺旋上升的递进式综合实践课程体系;遵循OBE工程教育理念,以高素质软件工程师目标需要的能力为培养目标设置软件工程师能力培养台阶图,构建专业学生能力成长模型;秉承“做中学、学中做”育才理念,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内“软件工厂”的“竞赛驱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兴趣驱动”若干个育才特色工坊,建成重庆市高校“星云智慧”众创空间,能接纳50%左右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进入形成卓越软件工程师育才新模式培养软件T型优秀人才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就业单位优秀单位等)

本专业契合国家数字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对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就业前景光明属于朝阳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和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智能信息处理与分析、平台维护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教育、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从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管理等相关工作。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职业发展前景好

培养效果和社会评价:

   近五年,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已经获得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大奖150余项,与教师合作开发软件产品50余个,在计算机博弈学科竞赛中,以本专业学生为主的重理工计算机博弈士队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在该领域领先的团队,在国际、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冠军奖杯30余个。在参与教师团队科研活动中,本专业学生

已获得近100项软件著作权,已上线软件研发产品80余个。专业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毕业生进入微软、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网易、京东、小米、恒生电子、携程、美团、奇虎360、蚂蚁金服、蚂蜂窝、去哪儿、飞猪等等著名软件与信息服务头部企业学生人数占比达到近30%。




专业名称: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

学费:5600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定位大数据开发及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科数学、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数据科学与大技术专业知识,具较强的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及应用开发能力一定的项目组织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竞争与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领域和大数据行业胜任大数据开发大数据智能化分析与挖掘算法研究、以及大数据运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五年之后能够成为独立开展大数据应用领域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专业骨干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线性代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JAV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建模与仿真、统计机器学习、数据库技术、实时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计算与最优化、多元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与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积极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对接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产业规划,积极探索跨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辐射和带动本校相关专业的新工科建设,为重庆市在政务、医疗、健康、交通、金融等产业的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输送高水平专业人才,支持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该专业具有如下特色:

1)进阶分类培养模式。形成了系统开发、数据分析、大数据平台、模型与优化进阶式四大课程群,稳抓学生基础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数学思维,学生可根据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

2)企业工坊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专业创新实验室,覆盖50%以上学生,在实验室仿企业建立工位,模拟企业运行体系,通过科技竞赛和项目融入的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产教深度融合开展人才培养。与知名大数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学”各自优势,建立校内外一体化工程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同时接受专业教师和工程师指导,打造“零适应期”的就业优势。

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紧紧围绕学生培养,建设了支撑专业发展的各类教学平台,先后建成了分布式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大数据平台架构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及处理实验室及充满个性的专业创新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不同教师的科研项目,并通过各类创业大赛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参与丰富的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升学、出国等数据)

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我国数据产生能力巨大,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根据 IDC 测算,随着通讯设备、物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数据量将在 2025 年达到 48.6ZB,占全球数据量的 27.8%,远高于美国的 17.5%, 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随着各行业的数据资源采集、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大数据行业的岗位需求也在每年在以超过15%的速度递增,未来三至五年,中国需要180万数据人才。

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主要培养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分析、大数据运维管理类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数据治理、数据需求开发,以及大数据运维等方面的相关岗位专业主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产业布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数据分析及产品需求等相关工作,职业发展前景好。本专业与行业领先企业开展广泛人才培养合作,就业前景良好。前两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0%,就业率位居全校各专业前列,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入了字节跳动,小米,网易,携程,传音,德勤等知名公司工作。除此之外,本专业学生拥有较好的数学基础,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类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2017、2018级届毕业生有20余位学生成功考取研究生,录取学校中包括有南方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学校,升学率高于全校各专业平均水平。



专业名称: 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

学费:5600元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进取、明德思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扎实自然科学及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工智能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智能算法设计、智能系统开发和智能信息处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助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成为能从事智能算法设计、智能系统开发、智能信息处理与分析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毕业五年之后能够成为独立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专业骨干。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线性代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JAV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智能计算与最优化、智能机器人、WEB开发技术、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

本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契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重庆市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是我校首个人工智能类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我校新兴专业和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核心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其中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1人,1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高级职称占比60%),博士15人(博士占比75%)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8人。

本专业教学条件优越:本专业依托于重庆市计算机视觉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等良好学科平台,本科实验室方面已投入大量建设经费打造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GPU服务器、图形化工作站、智能传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机器学习实验室、智能系统实验室,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专业培养体系完善:构建了“编程能力”、“算法能力”、“智能系统开发能力”和“实践能力”几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智能算法”+“智能系统开发”的培养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专业还打造“英才计划”创新实验班,选拔学业优秀学生,并提供开放实验室空间学习、配备知名导师,让学生直接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快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本专业重点打造“项目”+“竞赛”的双驱动能力提升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五大学科实验室,参加老师科研项目,遴选本专业优秀学生进入智能机器人竞赛小组和智能系统设计小组等学科竞赛小组进行专项培养,打造高水平智能科学应用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当前,全球多数国家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已逐步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各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布局。其中,中国2018年发布的《新一代人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重庆市积极谋划出台了《重庆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于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人才需求分布情况与产业发展程度高度相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先的地区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据《AI Jobs》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球,中国空缺的AI职位最多,且AI人才的需求量以每年74%的速度增长。

本专业高度契合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和重庆市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在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智能算法应用、智能算法研究、智能系统架构开发和设计方面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毕业生就业岗位: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机器视觉工程师、AIGC算法工程师、智能系统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I应用工程师等。


专业名称: 人工智能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

学费:5600元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丰富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和掌握包括程序设计方法、智能算法、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统开发在内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具备良好人工智能专业素养,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Python程序设计与数据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 机器学习、神经网路与深度学习、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智能硬件系统、智能控制基础、高性能FPGA开发技术、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等。

实践教学:《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Python程序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智能硬件系统》课程设计、智能系统开发课程设计1(融合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智能硬件、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课组课程设计)智能系统开发课程设计(融合机器视觉、深度学习、ARM/FPGA、智能感知、智能机器人、嵌入式智能系统开发的课组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专业优势及特色:

构建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智能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程序算法智能算法智能硬件智能系统开发”为主线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四年不断线、一学期一个台阶逐步提高,毕业生具备能胜任人工智能+产业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工智能专业思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为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总体组专家、北京大学刘宏教授现有专职教师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11名,平均年龄43岁,年富力强。

专业秉承开放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与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华电子、云丛科技、中科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建有AI Robot创新实验室、智能硬件与智能控制实验室、 硬件DIY工场、数字图像与机器视觉实验室等学生科研平台,多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依托学院科研成果,建成重庆市计算机视觉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017.4授牌)。同时,本专业投入大量经费打造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深度学习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智能感知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FPGA智能技术实验室、数字图像与机器视觉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后续还将进一步建设智能驾驶与无人系统实验室、人机交互与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教学资源,用于支持专业课程学习和全面培养学生智能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完善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主要包括重点就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升学、出国等数据)

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但是我国人工智能方向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旺盛,存在显著的人才缺口。面对人工智能时代,重庆出台一系列智能产业布局的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基地,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着力助推重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以智能化带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教委提出要综合施策加强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加快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建设。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重庆市紧缺人才专业。

本专业高度契合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和重庆市智能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前景光明。毕业生可成为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为智能算法设计、人工智能硬件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等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也可以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岗位:智能终端设计师、智能硬件设计师、人机交互设计师、算法工程师智能系统开发工程数据挖掘/分析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

学院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3-60351980

学院网站:https://ai.cqut.edu.cn

官方微信公众号或二维码:gh_fa3fede922e9



关闭